军在追击战和攻占南京作战中伤亡不大,由此估算在淞沪会战中日军约战死2万人,受伤约4万人,合计约6万人。
此战国民革命军伤亡33万多人,为日军损失的5.5倍。
兵力对比:
中方将领:
司令长官:冯玉祥(后由蒋介石兼任);副司令长官:顾祝同;
右翼军:总司令张发奎,下辖第八集团军(司令张发奎兼任)、第十集团军(司令刘建绪);
中路军总司令朱绍良,下辖第九集团军(司令张治中,后由朱绍良兼任)、第二十一集团军(司令廖磊);
左翼军总司令陈诚,下辖第十九集团军(司令薛岳)、第十五集团军(司令罗卓英);
淞沪会战中,蒋介石的嫡系精锐部队(除卫立煌、汤恩伯部在华北外),几乎全部投入战场。
桂军、粤军、川军、滇军、湘军、东北军等部战斗力较强的部队也先后投入,共70多万人。
当时军事委员会能够指挥的军队约有180个师,参加淞沪会战的达73个师。
日军部队:
日本方面,日军在战争之初迅速组建“上海派遣军”,先后增兵三次,动用舰船130余艘,飞机400余架,战车300余辆,最终投入9个师团,总兵力达30万。
在虹口集结的日本海军陆战队士兵
日本8月15日编组上海派遣军的时候,只有第三师团和第十一师团,9月11日增加第9、13、101共3个师团另2个重炮旅团等部队。
这时上海日军共有13万人(同期华北日军有5个师团15万人),10月20日,华北平原战事基本结束。
华北日军以一个师团继续南下,3个师团为主力攻入山西山地。
除维持治安外把多余的1个师团投入上海战场,11月4日在金山卫登陆,次时上海日本陆军总兵力为8个师团又2个支队,一个混编陆战队共20万人。
其中隶属上海派遣军的为第三、第九、第十一、第十三、第十六、第一零一师团等6个师团。
隶属于第十军的有第六、第十八、第一一四师团等共3个师团。
另有从华北的第五师团分遣出来的国崎支队和原属台湾守备队的重藤支队。已经超过部署在华北的日军5个师团,成为对华作战的主战场。
海军部队参战的有第三舰队和第四舰队,舰艇30余艘,其中航母4艘。第三舰队旗舰“出云号”。
第八战队(鬼怒号、由良号、名取号)、第2驱逐队、第21驱逐队、第一水雷战队(川内号、第9驱逐队)。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第1警戒队(八重山号、坚田号、保津号、二见号、 栂号)。
第2警戒队(势多号、热海号、比良号、鸟羽号、莲号、栗号)。
参加淞沪会战作战飞机架约390架,其中陆航210架,海航180架。航空部队为:
第一联合航空队(木更津航空队、鹿屋航空队)、
第二联合航空队(第12航空队、第13航空队、第21航空队、第22航空队)、第一航空战队(龙骧号航空母舰、凤翔号航空母舰)、第二航空战队(加贺号航空母舰)、第十二战队(神威号水上母舰)及第22航空队(7月28日编入第三舰队)。
战争影响:
这次淞沪会战,中国虽然战败了,但为中国民族工业内迁争取了时间。
同时它让世界清楚地看到中国政府的立场:不再等待日本“和平”地将其领土一块一块地征服侵吞,也证明了中国绝不会向日本投降。
日军在上海浴血缠斗三个月,才勉强攻下国军的阵地,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