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车厂出资金、技术,盛京机车厂出人员、厂房、设备。以此为基础成立一个全新的车辆厂,生产双层客车。”
“哦,海平详细说说。”刘长河兴趣大起,连称呼都换了。
对于刘长河来说,采用什么理由,什么方式都不重要,能参与分吃这块大蛋糕才是最终目的。
“路局可以核算下目前盛京机车厂的资产,然后东北机车厂出等额的现金注资,日常管理和组织生产都有东北机车厂负责,生产双层车底的利润路局和厂子各占一半。”
“东北机车厂接到的所有订单都优先盛京厂生产,盛京厂满负荷之后,在转移到本溪的机车厂生产。”
刘长河万万没想到事情这么简单就解决了,远的不说,目前打算换装的1112次马上就能节省近千万。
“不过东北机车厂的技术人员有限,和路局重组以后我们可没有余力在同别的车厂合作了,万一上边要求东北机车厂支援别的车厂,刘局可不能放手不管。”梁海平笑着说道。
刘长河连忙答应,铁道部改革之后,地方路局性大增,各地的路局从某种意义上说,彼此之间根本是竞争关系,盛京路局局长作为部里排名前列的大局长,离铁道部部长也只有一个半台阶而已,无论从利益还是仕途哪方面考虑,刘长河都不能任由铁道部给自己弄个对手出来。
共同利益一致,前进方向一致,两个人的谈话越发融洽起来,梁海平想起临行时梁远说的“小叔,你要是和刘长河谈得不错就这那个计划扔出去,看看他什么反应。”
“刘局,路局对双层客车在营运上的盈利前景应该做过预估吧?”梁海平问道刘长河点了点头头说道“路局关注你们厂子很久了,拿到车底数据后,路局就核算过使用双层车底营运的盈利前景”
型车底,满座定员为118人,东北机车厂生产的双层车底定员为158人,以跑盛京至北平的1112次特快为例,盛京至北平的空调硬座票价为30元,采用四编组25g车底营运,全年1112次的营运收入大约在4650万左右,而采用四编组双层车底,全年的营运收入会达到6230万,在不增加额外营运费用的情况下,仅通过换车底就使净利润增加了1580万。
在实际营运中,列车经常性的超员超载、站票多多,因此最多三年,路局就会收回购买双层车底的成本。
“我倒是非常想把管内车次都换上双层车底,可惜路局没钱啊,换装1112次就差不多huā掉了今年路局盈利的一半。”刘长河感叹的说道。
“刘局,若是真的有钱了路局能换多少编组的双层车底?”梁海平笑吟吟的问道。
“至少管内的特快都会换成双层车底的”刘长河先是随口回答,继而就意识到梁海平这句话意味深长。
“莫非海平有好办法解决路局的资金问题?”刘长河微微欠着身子,饶有兴趣的问道。未完待续
{感谢各位书友的支持,您的支持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