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慕钱沪剧团在淞沪会战四行仓库演出沪剧《八.一三》(16 / 21)

此时,松井石根见从侧翼突入包围中国军队的企图无法实现,于是决定改分割包围为中央突破,集中兵力进攻蕰藻浜一线。

10月1日开始,日海军、航空兵协同地面部队发起新的攻击。

北路以山室宗武第11师团指向广福、陈家行;南路集中第3、第9、第13、第101师团强渡蕰藻浜,向大场、南翔进攻,以切断大场至江湾地区守军与外界联系,使之成为孤军。

10月5日至9日,国军第8师、第59师、第61师、第67师、第77师、第90师及税警总团等作战部队相继退出阵地。

9日起,日军再度集中海空军火力,配合步兵向蕰藻浜南岸强攻,最终被中国守军遏止攻势。

10月15日,日军突破蕰藻浜,战局再度告急。

10月19日,中国守卫蕰藻浜南岸的部队,配合廖磊第21集团军发动全线反击。

当日,日军吉住良辅第9师团、伊东政喜第101师团及第3师团一部,亦向蕰藻浜南岸发起猛攻。

激战至25日,部队被迫撤退。左翼军4个团在广福南侧向北路日军反击作战,也被日军击退。

日军乘机反扑,兵锋直指大场。

转移:

10月23日,日军以重兵直趋真太公路,威逼大场左翼。

刘行方面日军,渡过蕰藻浜后攻向大场以西塔河桥,我军第18师朱耀华、第26师刘雨卿、第67师黄维等部经过艰苦抗击,阻住日军攻势。

此时,中国军队从大场东面,经大场、市中心向东北而成一半圆形阵线,绕于江湾以北。

庙行、大场位置突出,遂成日军眼中钉,日军调集各种火炮、飞机集中猛烈轰击,方圆数里,几为焦土。

日军接着又以40余辆战车为前导,掩护步兵夺占胡家桥、塔河桥、走马塘等处阵地。

守军为保存实力向南翼转移,大场失守。

大场丢失全线撼动,塞克特防线实际上已被突破。

第三战区只得作出放弃北站——江湾阵地之举。

中央军部队撤退到苏州河南岸,左翼军也奉命转移,至10月28日,中国军队退入浏河、沈家桥、朝王庙、徐家行、广福、陈家行、江桥、北新泾至梵王渡一线的第二期既设防御阵地,新防线长达35公里。

中方撤退:

淞沪会战进入10月底和11月初,中国军队虽处于被动地位,一再后撤,但仍控制上海,这无疑是与日本当初的判断和盘算背道而驰的。

日本统帅部决定将战略重点转向华中、华东。

为此,决定成立华中方面军,日军统帅部还于10月20日下令从华北和国内抽调第6、第18、第114师团,国崎支队(第5师团第9旅团)。

独立山炮第2团,野战重炮第6旅,第1、第2后备步兵团等部队共约12万人,组成第10军。

由柳川平助中将担任司令官,准备实施登陆作战以打开局面。

同时命将在华北的中岛今朝吾第16师团转隶上海派遣军序列,淞沪前线日军兵力至此增至27万人。

其中包括陆军9个师团另2个旅团、海军第3和第4舰队主力及空军力量。

日本第10军登陆以后的形势:

就在敌人大举调兵遣将、即将大兵压境之际,蒋介石却又深陷于列强干涉制止日本侵略的希望中,并宣布撤销撤退命令,各部队坚守原先阵地。

短短时间内命令两次反复,使得中国守军士气大受影响,队伍秩序开始出现混乱。

11月5日拂晓,日本新组建第10军在柳川平助指挥下,由舰队护送在杭州湾金山卫附近之漕泾镇、全公亭、金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