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起义军情况,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奏道:贼势渐小。
纳言苏威怒其谄媚,秉直说道:臣不负责此事,不知贼有多少,但知其向在齐州长白山左近,今已到汜水,逼近东都。由于各州府官员及诸路将官奏报不实,致使流贼不能按时剿灭,养成贼势,只会越来越炽,何言渐小?
皇帝闻而不悦,又问征伐高丽事。
苏威又照实奏道:辽东之役,请陛下休再征兵,只须赦免群盗,自可得数十万兵众,用以讨伐高丽。叛贼既被免罪,必定争相立功,高丽自然可灭。
炀帝大怒,待苏威辞出,遂对左右说道:苏威竟以贼胁我!
裴蕴因知炀帝已对苏威不满,乃唆使张行本上书,诬告苏威在高阳掌选时滥授官职,且畏惧突厥,请回京城之事。
此本即上,便又有人诬奏苏威与突厥暗中联络,图谋不轨。
炀帝命裴蕴调查苏威罪状,怜而释之,将苏威及其子孙三代,全部开除仕籍。
大业十二年十一月,城父(今安徽亳县)县佐吏朱粲为逃避从军,因而聚众起义。自称迦楼罗王,众至十余万,转战于今湖北及陕西南部一带。
十二月,隋炀帝命民部尚书樊子盖征发关中兵马,北击山西起义军敬盘陀等。
樊子盖采取围山烧林毒计,焚烧起义军驻地,继而招降起义者出山,尽皆坑之。
由是百姓愤怨,起义势力更盛。炀帝便命李渊平叛,李渊善待投降者,并引置左右,前后数万起义者投降,余党散入他郡。
镜头转换,按下李渊,复说李密。
李密隐于江淮之间,至大业十二年,以为自己已被朝廷忘记,于是难耐寂寞,复又收拾行囊,渡淮北上,辗转到至中原。
因闻说徐茂功在瓦岗军中,遂暗自忖道:早闻此人是个智谋之士,其所保之主,必为当时豪杰,不如前往投之。
由是自思自想,便至瓦岗山口,前来报号相投。
翟让乃命请入,问其何来。李密遍视厅中英雄,不见有徐茂功,便沉吟不答。
此时却有个小寨主认出李密,乃对翟让说道:小将识得此人,乃是杨玄感部将李密。其人出身公侯之家,岂是真心来投?必为朝廷奸细。
翟让闻言大怒,便命王伯当:将其押在营外。待某与众家寨主计议停当,再行处置。
字幕:王伯当本名王勇,字伯当,济阳考城人氏,好读诗书,胸怀忠义。
王伯当平生最敬汉寿亭侯关羽为人,早年便参加瓦岗起义,在各寨主中排名第四,仅次于大寨主翟让,二寨主徐世积,三寨主单雄信。
因奉命看守李密,便即问道:闻公出身高贵,世代公侯,何来投我绿林草莽耶?
李密见其出言文雅,便以言动之:今皇帝昏庸,百姓怨恨,在辽东穷其精锐,西与突厥断交,又巡视扬州、越州,撇下洛阳、长安两京,此正刘邦、项羽争夺天下之机也。公等虽起身草莽,又何让于汉高祖起于布衣?但凭瓦岗山精兵强将,夺取两京,消灭凶残,取隋朝而代之,绰绰有余也。此是某前来投靠之因,惟公思之。
王伯当听罢,大为敬慕,立即释放李密,复引至聚义大厅,对翟让说道:李密乃当世名士,胸怀锦绣,真张良之才也。贤兄若不能用,则如霸王失之范增,后悔不及也。
于是再命李密:公可将适才对我之言,当众再说一遍。
李密于是朗朗而谈,翟让及众寨主闻而大惊。
便在此时,忽一人大笑而入,正是徐世积外出归来,一把抓住李密双肩,对翟让及众兄弟说道:若放此人离去,则隋朝江山,我等兄弟再也无份也。
李密亦笑:只因贤兄不在山上,小弟差一些便就鼎镬,成为众位英雄口中之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