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3章 心动(1 / 2)

王致远看见老师在沉思,也知道老师动心了。

虽然不知道昨天老师让人去找了各部门的资料,详细了解了一下情况,但冀省产销社这个珠玉在前,王致远说的这套是可行的,商品价格也确实降低了很多。

去年产销社没有到京城的时候,市民都抱怨物价太高了,写的信都是用麻袋装的。

产销社进来后,就没有人再反映这个问题了,对商品的价格很满意,更何况每月还有几次预制食品的优惠活动,对产销社一个个是满意得不得了。

目前京城、天津两个大城市的产销社,都还只是一些门面,荣光明也想搞百货商场,搞大商场,但难度不小。

供销社现在每年上交的利润也不多,王致远虽不知道实际情况,但估计每年也就一两个亿就不得了了,他们还要扩建,每年还要向上申请资金,效率还是有些低的。

这点就跟产销社大不一样,产销社实行的是租车策略,运费里面就包含了这一切,是不可能亏本的,还有风险规划,翻车或遭遇灾害,也是有应对条例的。

目前名下租的拖拉机有近2万辆,三轮车也接近一万,大小船只也有上千条,运输这一块配合火车,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毕竟只用运输到对应的门店,任务还是很轻松的。

时不时还能另外安排车辆干些别的,惠及一下当地。

员工也大多是个国营企业、集体企业或合作社安排过来的,花费也不用产销社出,冀省全省一万多个企业,还有大量的合作社,根据规模大小,安排一些人到产销社的门店里面去工作,运营成本主要是培训这一块,老带新,也没有多少。

这中间节省了成本,商品价格自然就低了,跟供销社庞大的体量是完全不一样的路子。

这样的方式,王致远是跟老师汇报过的,不过那个时候规模较小,还只在通和地区运行,现在都已经覆盖冀省相邻的好几个省份了,员工人数都有十几万人了。

除了运输队要开工资外,其他的大多是企业工厂负责工资,这是当初各企业工厂加入到产销社签订合同中的一条。

产销社是大家的产销社,每个企业也都是要出力的。

这对各企业而言,问题也不大,企业人多就多安排人,人少就少安排人,实时了解市场也是有好处的,而且企业工厂有什么需求,也可以直接通过自己人来转达,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岗位。

毕竟产销社还涉及到原材料的供应,企业规模越大,原材料需求也就越大,自己去找,好不如让产销社去找。

良久,韦老师说道:“这件事情你应该跟邵同志反映的,总社的黄同志那边也应该要反映的,让他们拿出方案来。”

“老师,常言道,同行是冤家,我们这两个部门都是做一样的事情,人家过去体量大,总想着将我们产销社一口吞下。

在这点上,我倒是无所谓,就怕被吞了之后,慢慢变成了供销社那个样子,那时候我们省的群众,要是买不到物美价廉的商品,我怕出门的时候被人打。

我们产销社覆盖了这么多的地方,当地供销社基本是退避三舍,门可罗雀,在这点上,群众的选择是不错的。

这件事我本来是不好说的,但谈到了这里,对老师,我还是要说真话,这样的供销合作社体系是很影响各地合作社发展的,已经到了不改不行的地步了。”

“这件事情我记下了,供销社合作社当初的设想也不是为了盈利的,只是随着当时形式的改变,偏离了当初的设想而已,也的确要大动刀子了。

这个我会提意见的,到时候安排人到你们产销社去学习,你们产销社要是发展得好,取代供销合作社也是可以的。”

王致远连忙说道:“取代的话不敢说,我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