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杨家(1 / 7)

流华录 清韵公子 4737 字 3天前

杨家,是关中第一世家门阀,当代家主杨赐九世祖为汉高祖时赤泉侯杨喜,高祖杨敞为孝昭帝时丞相,祖父杨震为天下名士魁首,天下人称其为“关西孔子杨伯起”,其师为帝师桓郁,杨家与桓家因此为世交。杨震五子牧、秉、奉、里、让皆名震一时,二子杨秉历任四州刺史、三任太常、终官太尉,与大汉名将皇甫规为忘年交,一生弹劾贪腐二千石五十余人,被奉为大汉名臣,其子便是当今太尉杨赐。

杨赐自己是当世鸿儒,自马融、陈蕃过世之后,便只有杨赐、陈寔堪称士人魁首,陈寔官不过太丘县长,如今更是隐于草野教授弟子,天下间唯有杨赐独占经学鳌头,郑玄、何休、赵歧虽并为鸿儒,皆仰望其项背,天下儒生,皆以入其府为荣。

这样的杨家、这样的杨赐,究竟有什么样的把柄能落在天子手中?

袁家和杨家,虽然一个关东,一个关西,却是秦晋之好。杨赐长子杨彪的妻子,便是安国宣文侯、前司空袁逢的女儿,也是袁隗的侄女。

看似水火不容的杨家与袁家,其实却是大汉朝堂上最稳如磐石的势力。

袁家的子弟有袁绍、袁术、袁基,袁隗自己的三个儿子袁和(字满来)、袁通(字懿达)、袁明(字仁达)【注1】。只不过袁隗的夫人年内去世,三子丁孝,未曾出仕。在朝野之间奔走的事,便由袁绍、袁术这两个袁家最优秀的子弟来了。

杨家有杨家的子弟,杨赐的独子杨彪现任汝南太守,牧民一方;杨赐堂兄杨馥的独子杨琦因为父亲早逝,因此一直跟在杨赐身边。能够在除夕大典坐镇太尉府,能与孙宇论道的人,自然是天下翘楚之辈。

三张空白诏令并不足奇,可怕的是四枚印玺,代表了这世间最可怕的权力。

天子的传国玉玺是皇权,三公印玺是相权,两强相和,即使孙原只是二千石的太守,但是如有必要,或者说,只要他想,他随时都可以凌驾于三公之上,甚至凌驾于大汉律之上,甚至凌驾于皇权之上。

杨琦瞬间惊出一身冷汗,便是声音也连连颤抖起来:“这岂止是三道诏令,简直是三柄屠刀……”

他是杨家的才俊,见惯了帝都的风雨,却千算万算没想到当今天子竟然能作出如此可怕的事情,只要孙原愿意,他立刻就能成为帝都之内最有权力的人。

杨琦的双手握紧了衣摆,低声道:“伯父一生谨慎,怎会与天子一同做下如此可怕之事?”

“可怕?”杨赐瞧了他一眼,苍老的脸上竟然是露出了笑意。

“老夫还没老糊涂。”他捋着花白的长髯,笑道:“便是老夫老糊涂了,莫非张济、袁隗两个也老糊涂了么?”

杨琦一愣,却是没有想到,三公印玺,意味着三公在这件事情上已然达成了一致。袁家嚣张跋扈,与杨家一个在关东豫州,一个在关西弘农,自光武皇帝中兴以来,两大家族世代皆是三公名门,二百年中却一直明争暗斗,杨赐是天下儒生之首,袁隗是天下门阀豪族之首,看似一条心的两只老狐狸,却从来未在任何一件事上达成一致。

这三张空白诏令,便是唯一的一致。

知道事情已非等闲,其中关窍不知还有多少,杨琦登时脸色一变,冲杨赐微微低头:“杨琦不肖,愿听伯父教诲。”

杨赐并不答话,却依旧笑着,话锋一转,却是看向了许劭:“复道血案,子将如何以为?”

许劭久在江湖,并不在朝堂之内,对复道血案之事不过只是听闻,方才在太常府内正是诈一诈孙原,虽然孙原并未明言,许劭却可以听出来:孙原对复道血案,纵然不是知道得一清二楚,也必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许劭沉吟许久,心中转了无数念头,方才缓缓道:“复道血案与孙原入清凉殿是同一天,除夕之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