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五姑娘。”长乐白了眼没出息的秋兰。
五花冲长乐行了一礼:“今后,请公主殿下多多关照!”
“一同关照,一同关照!”长乐对从秦川府里的人,向来的客气,而且,五花能跟着自己前往冀州,水土不服,怕是解决了大半。
这等问题,便是父皇和母后都没有过多考虑到,没想到张楚已是布置的如此贴心。
长乐深吸口气,目光,复杂的再望向了张楚,带着浓浓的不舍,轻声道:“谢谢。”
“公主殿下客气了。”
“五花,也算是搭个顺风车,到了冀州那边,她还有我交代的事情要做。”
张楚轻轻一叹,把最后一口红薯吃进肚子里,抄起手,望着有些浑浊的苍穹:“这一趟,山高路远,公主殿下,多多保重啊。”
说着,他取来吴娘做的内衬,递给了长乐:“临送别,臣也没有什么好送的。”
“公主殿下,还记得上林苑的棉花吗?”
“这是臣让吴娘为公主殿下做的一套内衬,冀州要比长安更冷些,冷的时间也要更长些,希望这内衬,能帮殿下御寒些许。”
长乐接过来。
棉花制成的内衬虽轻,可双臂却有些抖动,她觉得重约千斤。
他,真的是什么都考虑到了呐。
紧紧抱在怀中,虽然还没有穿在身上,但长乐已是感到了好似火灼般的暖意。
两人望着,好一阵子,古亭安静。
“时间不早了。”
张楚轻轻吸了口气,瞧了眼等待着的魏坚:“若是再耽搁,怕是会影响了公主殿下今日行程安排。”
长乐点点头。
她缓缓站了起来。
众人随之。
杨明月轻轻拂了下长袖,期待的看着张楚:“张公子,上一次送别程处默小公爷,一首别程大,传唱万古,成为佳话。”
“今日,怎不为公主殿下赋诗一首?”
长乐没有说话,只是咬着嘴角,静静望着张楚的眼眸。
可是,目光中的期待,却已是呼之欲出。
哪一首明月几时有,她时常提起打趣,可从另一方面看,何尝不是内心羡慕的表现呐?
长乐确实羡慕。
她,当然也很想,很想,很想张楚能为自己写一首诗。
长安之中,大唐之下,张楚之名,已是隐隐要镇压一代诗坛。
五人的目光,都齐齐落在了张楚身上。
张楚虽说脸色淡然,但心里,慌成老狗。
卧槽!
送别诗?
还真忘了这一茬。
还有什么送别诗能抄一抄?
时间紧迫,一时慌乱,说实话,这大脑一片空白,还真想不起来了。
眉头,缓缓皱起。
长乐见此,不免心疼:“好诗词本就是妙手偶得,怎能强求?”
“秦川伯,明月姐姐,山海一程,就此别过,各自珍重,期待下次相逢。”
长乐柔声说着,深深看了眼张楚,不舍转身。
而刚走了数步,身后,却有一道颇为怪异的唱腔,响起。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张楚唱着,这首送别并不是他想起来的,而是,直接跳到了脑海中。
虽说,歌词和现在的季节有些不符,但,张楚控制不住心中的冲动,却还是唱了出来。
无所谓了。
无所谓了!
以自己现在的诗坛地位,自有大儒会头头是道的为自己辩经,赋予新的理解。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