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对荀子的态度非常复杂。
一些人视荀子为圣贤。
一些人把孟子、荀子并列。
一些人承认荀子的道统,但否定荀子的部分学说。
一些人彻底否定荀子。
王安石、司马光、二程、张载……都是倾向于否定荀子的。
黄庭坚是司马光的再传弟子,他对于荀子的敌视态度,比司马光更加激烈。认为荀子故意碰瓷孟子,属于没有道统传承的野路子。
而雷塘书院最兴盛的时候,正是因为有黄庭坚坐镇教学。
眼前这些洪氏子弟,皆为司马光的再再传弟子。
不要因为司马光做过的事情,就全盘否定他的学问。
历史上提拔岳飞,或跟岳飞交好的文官,有一大堆都是司马光的徒孙。
荀子之所以被批判,除了性恶论,还有伪礼论。
儒学主流相信礼出于性,是自然而然产生的。
张载甚至说,礼可以不必出于人,天地之礼自然而有。
荀子只承认天地是圣人制礼的效仿对象,“礼生于圣人之伪”,不可能有独立存在、脱离人事的天地之礼。
而这恰恰是朱铭要把《荀子》升经的动力。
《荀子·天论》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大自然的规律摆在那里,利用得好就吉,利用不好就凶。日食、流星不过是天地变化,明主和暴君执政都会出现。为啥祈雨就下雨了呢?因为你不祈雨也会下雨。
万物只是自然规律的一部分,一种事物只是万物的一部分。
不能以偏概全。
老子只看到柔顺收缩,看不到进取伸张。墨子只看到齐同平等的好处,却看不到等级差别的作用。
这些,朱铭都很喜欢。
但整部《荀子》必须重新注解,因为里面也有缺陷和消极内容。
……
魏良臣透露科举改革的信息,又详细阐述了可能要考的《历史论》,这些士子果然更愿意追随他丈田。
毕竟,之前只是年轻人热血上涌,有可能丈田遇到阻挠就退缩了。
现在却是有利可图,能够让他们坚持下去。
在总督那里挂了号,又有可能获得重要隐秘消息,诸多士子铁了心要跟着魏良臣干。
就连洪家那些读书人,虽然不满《荀子》升经,但也愿意跟着魏良臣跑。
当魏良臣带着诸多士子回南昌时,李邴直接就看傻了。
魏良臣把张良佑叫来:“你带着一些士子,前去南昌府学,把我说的那些都传出去。”
张良佑立即会意,带着同窗往府学跑。
不但透露科举改革信息,而且还添油加醋的讲故事,说魏良臣如何慑服陈、胡、洪三族。
南昌府学当中,也有小族和商贾子弟。
他们正愁难以出头,被张良佑等人一忽悠,兴冲冲就跑去魏良臣那里报名。
继而魏良臣分遣官吏,让他们各自带着一批学生,前往江西各府县清丈田亩。
魏良臣则亲自带队,一路直接杀往抚州府。
那里有晏殊、王安石等名臣的家族后代!
继续往东南,还有曾巩、曾布家族。仅那曾氏,就连续出了七個名臣。
继续往西南,则是欧阳修的家族后代。
江西这样的大族太多太多,你说该让地方官怎么摊丁入亩?
这一代王氏族长,是王安石三弟王安上的孙子王桦。
王桦带着族人在码头迎接,双方见礼之后,魏良臣问道:“王荆公的后人可在?”
一个年轻人站出:“晚生王珏,拜见魏总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