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郎钱”这种不起眼的小钱在当时的发行范围并不广泛,大约只限于吴兴周围的郡县。
而在钱谱上留下踪影,后来又声名鹊起,除了以其轻小知名,与后世的名诗人们以揶揄的口吻屡屡咏唱它也有很大关系。
如唐代王建的“素奈花开西子面,绿榆枝散沈郎钱”,李商隐的“今日春光太飘荡,谢家轻絮沈郎钱”,李贺的“榆荚相催不知数,沈郎青钱夹城路”,无不都是揶揄“沈郎钱”的质量轻薄。
不过,沈充随后的话,却很快把刘预的注意力从这里给转移了。
只见沈充微笑着,向刘预说道。
“大将军,我家使君奉琅琊王之命,护送临淮太守蔡豹,移镇徐县,不知道大将军可否放行?”
刘预一听,想都没想的说道。
“琅琊王?司马睿不是镇守江东吗?这徐州的事情,如何又轮到他插手了?”
“琅琊王殿下承制受命,为天下盟主,已经是人所共知,大将军又何必为难末将呢?”沈充一本正经的说道。
不过,刘预一听,就知道沈充这是以进为退,不先提高一下底线,又如何做退让呢?
看来对面的王敦多半是虚张声势,想要令其退过淮水,应该不成问题。
此时,刘预的身边不仅是青州军的一众部将,还有刘混、何衡等一众徐州督将、豪强等人,这些人都紧盯着刘预和沈充呢,既然刘预已经猜到王敦和沈充的意图,索性就利用这个机会,好好在这些人面前树立一下威,也省的其中许多人还对江东集团有幻想。
“沈参军,此言谬矣。如今皇太子已立,在此京师沦丧之际,国之储君自然就可以监国,又哪里轮到什么所谓的盟主。”
一说起这个,刘预的心中就有些不痛快。
在司州密县建立行台的司空荀藩等人,想要拥立荀藩的外甥司马业为太子,但是当得知刘预拥立了司马端为太子后,就又推举了琅琊王司马睿为所谓的“盟主”,以此来显示自身的号召力。
所以,沈充一提司马睿所谓的“盟主”,刘预就想起来荀藩等人玩的这种两面权衡的把戏。
“而且,徐州胡贼肆虐之时,不见司马睿发一兵一卒来救,彭城几乎陷落之时,数万军民不曾听到任何江东援兵,为何反而是我驱逐胡虏之后,司马睿却又派什么蔡豹之流来担任临淮郡的长吏!?”
刘预的这几句话,说的声色严厉,句句都是直中司马睿的不是。
沈充听后,也是自觉理亏,但是他投效的是王敦,而不是什么琅琊王,这其中的差别他还是知道的。
如今只要能体面的罢兵而去,既不落下畏惧“青州贼”的坏名声,又不会得罪刘预威胁刚刚到手的广陵郡,这就足够了。
“大将军,此等庙堂之事,不是我这种微末之人能够与闻的。”
沈充不想再争论这个问题,因为争来争去,为的都是琅琊王司马睿的名声,这个渡江南下的破落户,本来在沈充的眼中就是不值几个钱,要不是有琅琊郡王氏的支持,沈充这些江东土豪才不会把司马睿放在眼里呢。
在进入刘预的军中后,沈充所过之处见到的青州兵,都是明显的精锐甲兵,而且他还见到军中骑兵甚多,如今在淮北一带,这些骑兵可都是大有用武之地,真要是战斗起来,王敦所部就算有人数优势,也未必能占多大的便宜。
故而,这得罪人的腔调就用司马睿的名义来说,示好的话就以王敦的名义讲了。
“王使君,乃是高门名士,对于大将军威名,早已经耳闻许久,所谓的惺惺相惜,不外如此。”
沈充继续说道,“所以,这一次临淮太守蔡豹赴任徐县,也是领命从事罢了,望大将军勿怪。”
刘预听到沈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