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的龙头企业,商品房原本计划不仅对阳光里的居民打折销售,还要对外出售,可没想到,一经推出,立即被社区居民抢购一空。
以商品房的利润来反哺社区改造,再以购物中心、酒店、商业街的租金收入来维持社区居委会和养老院的日常开销,每家每户每年都还能按户口分到一笔分红。
经过几年的经营和盘活,阳光里社区现在已经成为了市中心最受瞩目的片区之一了。
而所有的这一切,也都是来自于高建国和苏志军当年发起的倡议。
所以这次,高深和苏晴回来,受到了社区里里外外所有人的热烈欢迎。
过去这些年,他们一直都是社区里所有人的骄傲,再加上他们两家也确实为社区做了实实在在的贡献,左邻右舍也都领他们这份情。
回到老家,高深倒是真正体会了一把为什么说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了。
左邻右舍的夸赞是一回事,从街道到市里,甚至到省里,都不断有人过来探访和邀请,甚至就连一把手都亲自接见他。
说起来,这也要感谢高建国和苏志军这几年在家乡的苦心经营。
这也让高深明白,他和苏晴的根一直都在这里。
“以后有时间,一定要常回来。”高深对苏晴说道。
回老家的这些天,他们特地去逛了当年的母校,从幼儿园到小学到中学,真的都是大变样了,虽说高建国和苏志军每年都会给他们母校捐款,但高深和苏晴还是以夫妇俩的名义,各捐了一大笔钱,还得到了校董的好名声。
在老家待十来天,眼看着世界杯也差不多要开战了,高深和苏晴才跟双方父母亲告别。
离别时多少还有些感触。
高深和苏晴马上就要38岁了,双方的父母也都六十多岁了,这个年纪都不想折腾了。
以前还会想着出国看望看望孙儿,甚至还会动员他们再生个二胎,可现在都没这些想法了。
让他们出国去住,人生地不熟的,语言也不通,他们都不乐意,就喜欢住在老家,周围都是相处了一辈子的街坊邻居,彼此知根知底。
换源p, 同时查看本书在多个站点的最新章节。
比较放心的是,阳光里的左邻右舍依旧还是熟悉的老邻居,大家彼此照顾,亲戚朋友也都还在,倒也没什么大问题,而且四位老人的身体也都很健康,高深和苏晴都还比较放心。
依依不舍地告别了父母,高深一家三口就坐上飞机,先去首都,逗留两日后,再飞俄罗斯。
高深很想知道,这一届世界杯是否还会如自己前世那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