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祖“陈桥兵变”,至今一百七十余年矣。以文制武,文臣统兵,其中利弊,一眼便知。朝廷想打赢这场国战,仅靠这些士大夫之流,恐怕并不容易。”
他换了一副口气,郑重地说道。
“王相公在中枢,虽然不能做事,但也没有性命之忧。一旦王相公领兵出征,文臣掣肘,或许可以打些胜仗,但王相公的结局,一定不会太妙。”
陈东心里面一沉,面色也沉重了许多。
即便王松带兵出征,监军或使臣一定是文臣。只要王松有任何军事做大的迹象,各种各样的掣肘,如粮草供应、后勤补给、增援后备,恐怕会不期而至。
“我等士子,蹈义而死。所求者国泰民安,外抗番贼,内抚黎民。是为百姓之安危、为汉人安危之“大义”肝脑涂地,而绝不是为赵宋皇室之寥寥几人,为寡廉鲜耻的士大夫之流摇旗呐喊,上下奔走。”
欧阳澈慷慨激昂,又恢复了他的书生意气,壮志豪情。
“士大夫之义,乃是对官家对朝廷之“忠”,所图者,不过高官厚禄,头上乌纱而已。而对百姓,则是弃如敝履,非义也。既然你认为王松天纵奇才,志趣高远,就不如做些事情,促成他出京带兵,这对千千万万的汉人百姓,善莫大焉。”
“好一个“蹈义而死”,愚兄佩服!”
陈东站了起来,一揖到底,肃拜道:“贤弟大才,愚兄会克日为官家引荐。贤弟稍安勿躁就是。”
他直起身子,从腰里拿出一袋钱来,放在了桌上。
“王相公不在朝中,不能为你引荐。不过,愚兄从他府中为你讨得些许银两,助你度过眼前的难关。”
欧阳澈拜谢道:“多谢兄长了!”
陈东正色道:“蹈义而死。愚兄多谢你这位“义”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