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策打量着郭嘉,没有立刻表态。他也想拿下昌邑,而且愿望很强烈,不仅是为了给孙坚讨回脸面,也不仅是为了补偿徐州的损失,而是想将防线向北推进。如果他构想的定陶、昌邑、任城、鲁国防线能够实现,他的活动空间就更大了,需要防守的点却更少,将来再吞并青州,他的战略优势就非常明显。
可他不能将实现这个目标的希望建立在对方犯错的基础上,尤其是袁谭吃了亏立刻后撤,脱离接触,让他后续的手段全部落空的情况下。
“奉孝,我们急着拿下山阳,是不是也是一个破绽?”
“当然。”郭嘉不假思索,嘴角挑起一点弧度,让他看起来多了几分邪气。“可既然将军意识到了,这就不是破绽了。相反,我们可以利用这个不是破绽的破绽诱对方犯错。”
孙策品味着郭嘉的话,他听得懂,但不是完全理解。他自认并不昧于人情世故,可是和郭嘉这种鬼才相比,他多少还是欠缺一些火候。
何况他毕竟不是这个时代、这个圈子的人,未必能像郭嘉一样准确的把握他们的心理。
郭嘉话锋一转。“将军对辛毗有什么印象?”
“辛毗?”孙策很意外。他本以为郭嘉的目标是袁谭。“建功立业?光大门楣?青史留名?”
郭嘉无声地笑了起来,眼神发亮,脸上洋溢着自信的光芒。他摇着羽扇。“将军知其一,不知其二。”
孙策不以为忤,反而兴致勃勃地坐等郭嘉的分析。
“阳翟辛氏是新近崛起的豪族,有一定的实力,但在士林中根基不深,不仅不能和我郭家相比,就算是韩钟陈荀也不是他们能比肩的,辛评、辛毗是辛氏最近几代人最有希望的俊杰,辛毗尤甚,他能和陈长文、杜子绪、赵伯然齐名,并力压陈长文,成为四人之首,其才能毋庸置疑。”
孙策眉梢轻动,不由自主的点了点头。这四个人中,后世名头最响的是陈群,一是因为陈家的根基深,从陈开始,陈家就是颍川名士中屈指可数的重要人物;二是陈家没有弯路,陈纪仕汉,官至大鸿胪,陈群仕魏,官至司空,颍川陈氏顺利成为一流世家,累世二千石,青史留名顺理成章。相比之下,与陈群并列的辛杜赵就远远不如,根基不够深,发展也不顺利,所以后人知道他们的不多,知道他们曾与陈群齐名的更少。
实际上这三人的名声并不比陈群弱多少,辛毗更是排在陈群前面。
这样一个人对自己的期望值肯定很高,绝不仅仅是通常所说的建功立业、光大门楣、青史留名这么简单,他想要的更多,他要建大功,立伟业,成世家,青史上不仅要留名,而且要留大名,至少是开国功臣一类,甚至可能是云台二十八将那样的级别。
但他的运气不好,真实的历史上,他先跟袁绍,后跟袁谭,袁氏覆灭后,他才跟了曹操。身为降将,他的仕途不可能通畅,曹操在世时,他长期赋闲,直到建安末年曹丕、曹植争立,辛毗做出了正确的选择支持曹丕并获得成功,才有机会重新参与军事,从此踏上坦途,又是升官,又是进爵,倍受曹丕、曹睿信任。
现在么,他的情况也好不到哪儿去,之前护送袁耀回汝南夺权,下车伊始就挨了袁权一闷棍,还没机会施展身手就成了丧家之犬。如今辅佐袁谭争兖州,袁谭大败,他还受了重伤。如果不能反败为胜,袁谭的嫡子之位不保,他辛毗的仕途大概也会中途夭折。
等孙策消化得差不多,郭嘉接着说道“可是现在,杜子绪、赵伯然成为将军倚重的干才,他辛毗却被将军击败,袁谭还怎么相信他?如果他不能证明自己,他立刻会被别人代替。”
“不会吧,胜负乃兵家常事,袁谭对辛毗那么倚重,怎么可能因为一次战败就弃用他?”
郭嘉笑得很开心。“正常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