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为我解说?”
太史慈躬身施礼。“敢不从命。慈在辽东,身无积储,为维持生计,常常入山狩猎,对山地作战原本有一些了解。山地作战与平地最大不同者在于地形,似近而实远,目可及而足难至,是以短兵无用,弓弩为雄。平地战弓弩多不过成,山地战当增至六七成,且应多配能射远的强弩。即使是短兵,也当重刀盾轻矛戟。何也?树高深密,矛戟不如刀盾灵便。同是山地,南北又有不同。北方林疏,可以乘马,南方林密,唯有步行。北方干冷,可以穿袍披甲,南方湿热,当以轻便为务……”
太史慈侃侃而谈。孙策听得入迷,连连点头。太史慈在辽东呆过几年,他了解北方的山地战情有可原,但他到扬州不过数月就能有这样的见识,能和祖郎这个宿贼打成平手,与他善于思考分不开。由此可见,这次冒险还是值得的。再给他一点时间,真正融入山贼这个角度,有祖郎给他做陪练,悟到游击战精髓也不是不可能的事。到了那一步,他的麻烦就大了。
太史慈在史书中与刘繇、士燮同传,与吕布、公孙瓒差不多,算是割据一方的亭雄。但他与那些人其实不一样,他归顺孙策之后,曾为孙氏据有江东立下汗马功劳。只是他的功劳都是在孙策时代立下的,到了孙权继位,太史慈就沉默了。说是委南方之事,实际上是闲置了,孙权即位后的几次大战,他都没有参与的机会,或者参加了也是打酱油,看着吕蒙、董袭等人立功。壮年而死,可能与此有关。
是孙权不看好太史慈,还是因为太史慈没有乡党支持,这就说不清了。如今他成了孙策,当然不能再让太史慈这颗将星埋没。
“子义,你身兼南北之能,南征当为马伏波,北伐当为卫霍,是难得的全才。不过青州近北,你未必能适应南方的气候,还是用力于北方比较好。将来有机会,率万骑横行草原,驱逐胡虏,封狼居胥。”孙策举起酒杯,向太史慈致意。
太史慈刹那愕然,随即举杯还礼。孙策这句话就是一个承诺,一个可以看得见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