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涉到这一情况出现的原因,或者说关键人,有两个,而这也是你希望听到的“好消息”。”
“.”
马拉申科能预感到“大的要来了!”,屏住呼吸有些不敢说话、好像生怕是错过了什么似的,眼巴巴地就等着朱可夫接下来的“最终审判”。
“我和斯大林同志对“倾向于”有些许不同的意见,比如说,我认为如果领袖军能够在实战中开发并检验战法,拿那些低风险系数、但确实可以起到实践论证作用的日本人开刀,会比在训练场上照着教材空耗坦克燃料的效果更好。”
“而斯大林同志认为,如果领袖军的荣誉能锦上添花则更好,这是政治层面的,这将对我们苏联在反法希斯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起到重要的宣发促进作用。”
“如果领袖军参战,则领袖军的荣誉和战史本身,就是对苏联在反法希斯战争中莫大贡献的最好见证。”
“向西,我们粉碎了呐粹德国邪恶的心脏;向东,我们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最强大的战争集团。”
“宏观层面上讲,这是苏联;向下延伸去说,这是领袖师亲历的战史荣耀。货真价实的战果会令诋毁者更加无言以对,领袖军的荣誉将与祖国母亲的历史同在。”
“.”
显而易见,“以领袖之名”在柏林之战结束后取得的巨大宣发成功。以及马拉申科指挥着领袖师,在此战中表现出的强大无可阻挡战斗力。
这些已经让“尝到了甜头”的慈父同志,对“更大的荣誉”有了更进一步的想法和期待。
就跟朱可夫说的一样,这是基于政治层面的。
于公于私不论怎么去看,让领袖军去把日本鬼子再暴打一顿,都能取得相当的政治收益、多多益善。
至于朱可夫基于军事层面的个人看法,那就属于“跟日本人玩过,知道日本人到底几斤几两”之后,基于实际情况所得出的更加积极结论。
若是论对日本人的了解程度,红军里恐怕没人比朱可夫来的更高,至少武官层面应当是没有。
毕竟,老朱同志在军人生涯上的“平步青云”之始,那还真就得感谢你日本人用巨大量人头送出的优秀助攻。
现在的日本人是啥样,现在的红军又是啥样,再想想当年诺门罕那仗打得咋样,最终得出了怎样的认知和结论。
至少在这一点上,朱可夫和马拉申科的意见看法是趋于一致的——领袖军去远东走一遭,那基本和“武装旅游”没啥太大的区别。
在训练场上是练,拿日本人的人头也是练。
既然难度系数差不多,那朱可夫理所应当的觉得后者更好。
毕竟后者本身还在军事意义的基础上叠加了政治意义,属于一箭双雕,那又何乐而不为呢?
马拉申科对于对日作战表现出来的积极倾向性,朱可夫老早就看出来了。就从马拉申科当初,在柏林战役结束后的作战总结里,提到的“我部依然拥有继续进行高强度作战的能力”这话。
你马拉申科想干啥,我老朱一手把你带出来的,我还能不知道?
现在,军事意义和政治意义都有了,确实得说对马拉申科而言不会再有比这更好的好消息。
但这事儿最终能不能定下来,马拉申科觉得自己还是有必要再“多此一问”。
“那么我该如何回应同志们的请战?元帅同志。我部全体指战员自军长到战士皆士气高昂,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对邪恶的日本军国主义者施以最后一击。”
马拉申科能问出这种“很没水平”,显得自己军机关连这小事都解决不了,还得让朱可夫亲自出马给答疑解惑的问题,那完全就是故意的。
目的很简单且就只有一个:今儿我老马就是挨骂,我也得笑着把这骂声听完,再屁颠儿屁颠儿地走出这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