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你今天就可以提走,全部四辆原型车已经赶在昨天晚上总装完成了。”
“那两辆安装了新型散热系统的原型车初步测试没有问题,但是时间有限,只是开出厂去简单跑了两圈,没有经过长途越野检测。我个人觉得不会有什么问题,我们单独弄出来了一套散热风扇,维持了超过72小时的连续运转,零故障运行,德国佬难得有这么可靠的技术。”
科京知道马拉申科临行之际跑来找自己是为了什么,那四辆重型坦克是马拉申科最近一直魂牵梦绕的终极对象。不好意思让马拉申科失望而归的科京也是亲自带人加班加点、连夜赶进度,总算是赶在马拉申科准备动身离开前完成了所有的工作。
“它们现在在哪儿?”
等不及要看自己新车的马拉申科显得有些急不可耐,完全能够理解的科京抬手指了指不远处的格档车间、脱口而出。
“都在那儿,已经准备好了,需要我给你安排最近班次的火车吗?哦,对了,我还不知道你打算把这些大家伙带到哪儿去。”
马拉申科同科京边走边说,返程的目的地早已确定。
“普罗霍罗夫卡,我的部队还在那儿原地休整重建。之后会有大的行动,所以没有安排到后方休整,距离这儿有点远,你能安排到合适的车次吗?”
因为前线的急缺装备补充和加紧调度,每天进出下塔吉尔的火车简直多到数不胜数。
来的时候,这些火车满载着各种钢材、部件、还有加工生产用的车床以及机器,这些都是孵化钢铁巨兽的必不可少原材料。
走的时候,这些火车满载着一辆辆崭新出厂的钢铁战车,用不了多久就会投身到一线战场、列装部队,成为打击粉碎法希斯侵略者的战争利器。
所以对于下塔吉尔发达的铁路运输交通网来说,安排运走四辆重型坦克对于科京而言不是什么难事。
“正好,最近有很多车次都是开往普罗霍罗夫卡方向的。我之前还好奇这么多坦克怎么都被优先调往同一个地区,现在看来我找到答案了,原来都是你的车。”
和马拉申科相处久了的人大多都喜欢开一些玩笑,这算是一个因人而生的共同点,和马拉申科已经关系颇佳的科京自然也不例外。
虽然已经不是第一次见到这体积和威慑力都极其惊人的钢铁巨兽,但还是第一次见到整整4辆is4整齐排列、齐聚在一起的马拉申科,仍然不免有些呆立当场、看的眼珠子都直了起来。
“就目前的战场态势而言,这会是前所未有的强大重型坦克。参与设计的很多同志们都乐观地觉得,即便是德国佬有新的设计方案即将投入战斗,也不会是701工程车的对手。沙什穆林告诉我说,他觉得这已经掏空了目前现有的设计潜力,我觉得他说的挺有道理。”
按照60吨的上限来说,沙什穆林的确说的没错,既有历史中苏联实际建造过的该级别最强大重型坦克也就是is4了。
当然,t10不算,那玩意儿是冷战技术加持的魔改产物,新型122炮、新式弹药、红外夜视系统还有半自动装弹机的加持,令其成为了令人生畏的苏联重坦最后绝唱。
但若是以70吨级别的超级重坦来论,马拉申科觉得科京实际上把“设计潜力掏空”这话说的有些为时尚早了。
“这次回到前线以后,很快就会有对那些德国佬的大规模战略反攻。等到收复列宁格勒以后,基洛夫厂的原址可以重启,届时重型坦克的产量会超出部队的需求数量、生产力有所盈余。”
“德国佬肯定会想方设法地挖空他们自己的技术储备,把那些本该待在测试场上的玩意儿强行推上战场的,快死的人总是会抓住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这么做虽然愚蠢,但那些不可靠的武器同样致命、不能小瞧。也许很快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