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来袭穿甲弹撞击声响起的一瞬间便操纵着手边的操纵杆与脚下踏板开始尝试发车,在接踵而至的不断战斗中渐渐成长为一名老练驾驶员的谢廖沙,现在几乎已经不用马拉申科去开口下令,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的操作对于这位日趋配合默契的驾驶员来说早已是心知肚明。
再一次使出自己吃奶的力气猛推手中的操纵杆,将坦克变速箱切换至倒挡开始尝试从德军三号坦克那冒烟的残骸前倒车后退。
澎湃作响的柴油发动机轰鸣声和逐渐开始缓缓向后移动的车体,令手心冒汗的驾驶员谢廖沙瞬间露出了惊喜的笑容。
“车长同志!她还能动!我们的坦克,她还能动!哈哈哈!”
尽管有些不堪重负但到底还是直接套用既有技术因而成熟可靠,直接取自民用红旗拖拉机底盘的传动系统在这一轮结结实实的猛烈撞击中禁受住了考验。
坚固可靠的两条坦克履带与导向轮和负重轮也没有出现散架脱落情况,晃晃悠悠而倒车缓慢的kv1重型坦克就这样逐渐与被撞毁的德军三号坦克残骸拉开了距离,在驾驶员谢廖沙的操作下开始向着下一个德军坦克目标提速驶去。
尽管马拉申科的座车以几乎毫发无伤的完胜,撞赢了这辆战斗重还不及自己一半的德军三号坦克。
但为了验证技术和得出最佳实战性能而制造出的唯一一辆精雕细磨原型车,却并不代表所有的苏军kv1重型坦克都是如此优秀。
苏军坦克部队为了追求钢铁洪流的大规模战时生产而制定的优先设计方针,无疑将“量”的重要性摆在了首位。
而这对于重工业基础刚刚起步发展不久,且与英德法这样的西欧老牌工业强国仍存在不小差距的苏联来说,从流水线上大批量生产下来的坦克难免出现质量瑕疵而非精益求精也就成了理所当然的事。
猛烈的坦克撞击对于大毛病没有却又小毛病不断的普通量产型kv1重型坦克来说,无疑是一针导致坦克战场抛锚进而失去战斗力的恶性催化剂。
经此一次撞击之后足足有三辆kv1重型坦克因履带撞断,或是撞飞了导向轮等问题而失去了机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