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道上的一个重要驿站。18世纪末,俄国商人自发地与伊犁开展民间贸易。1881年,左宗棠从沙俄收回被“代管”11年的伊犁,在此设立了口岸。同年《中俄改订伊犁条约》签订后,规定两国边界百里之内的贸易概不纳税,通商贸易扩展到新疆及内地,也成为两国商旅过往的驿站。1920年5月27日,新疆省政府同苏签订了《伊犁临时局部通商条件》(又名《伊犁会议定案》),双方分别在伊宁和阿拉木图互设商务交涉机关,同时规定所有进出口货物均走尼堪卡(即霍尔果斯)一地,尼堪卡成为当时新疆最为重要的对外贸易通道。新中国成立后,尼堪卡正式改称霍尔果斯口岸,双方的对外贸易已完全国有化,霍尔果斯口岸由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成为中苏贸易的西部最大口岸。后来由于受中苏关系影响,多次开开停停。直到1983年11月,才正式恢复开放,由欧美等国组织发起的“东方列车”丝绸之路旅行团,1985年10月就是由霍尔果斯口岸进入中国的,吸引了众多的国际友人参与。1986年起开始进行地方贸易和边境贸易;1992年8月,中哈两国政府同意该口岸向第三国开放,具有国际联运地位,同年11月开始对第三国人员、交通工具和货物开放。
霍尔果斯边民互市1992年7月22日经国务院批准并于当年8月15日正式运行,拥有6个海关边民互市监管点,占地485平方公里的边境互市贸易区。与此同时,边民互市贸易区的功能逐渐向现代物流功能发展。贸易区主要的特征是边民互市开放度高。贸易中心建筑面积达25000平方米,市场内拥有1500多个摊位、1200间营业房,可容纳中外客商8000余人在此进行交易,日交易额逾100万元。可上千个商品交易或洽谈摊位,并设立大型超级市场等。霍尔果斯口岸于1993年3月1日,开通了新疆乌鲁木齐市至霍尔果斯至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国际客货直达运输班车。
听完介绍,三个人来到了边民互市,立即被这里热闹的交易场景吸引住了。有卖皮鞋的,有卖羽绒服的,还有锅碗瓢盆等炊具;李醒介绍,这都是浙江温州人的摊位,由于前几年的“纸皮鞋”事件,导致现在俄、哈客商买温州货都心有余虑。段少华好奇的问,什么叫“纸皮鞋”?李醒说,就是皮鞋用包装纸甚至马粪纸作主后跟内衬,甚至有的皮鞋用旧布料和桃花纸作包头内衬,有的女高跟鞋底内衬烂铁皮和旧竹片,现在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国内经济困难,客商进货后发现被骗往往就会倾家荡产,自己的那名客商就是这样被坑导致破产的,造成自己也血本无归,这些奸商实在可恨!
互市上,货物交易的方式也很特殊。小额贸易往往是双方一人一个计算器,你按一个数字,我按一个数字,如双方同意就马上交易;大额交易往往是熟悉市场行情并懂汉俄语言的做中间人,这些中间人流窜在各个摊位前,察言观色,发现商机马上就凑上去撮合,一单生意可以提成10以上;用于结算的货币既有美元,也有人民币,几乎没人使用急速贬值的卢布。
段少华与杨丽丽还是第一次到这充满商业气息,空气中弥漫着紧张与兴奋,不安全感而又有冒险乐趣的地方,感到万分惊奇。来这里交易的以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国客商居多,每个客商几乎都带一个巨大的行李箱,买好货物后直接打包托运。据说这两个国家现在啥都缺,所以尽管互市的货物质量堪忧,交易额仍然很大。
段少华想,如果任其这样发展下去,要不了几年,中国货在周围的国家就是粗制滥造的代名词,以后谁还会买这里的东西?杨丽丽不动声色,仔细倾听那些中间人的谈话,一会儿功夫就把市场行情,不同货物的中间差价,摸了个七七八八。
李醒在互市上转了几圈,与熟识的摊主不时打个招呼,貌似不经意地询问生意的情况,眼睛却扫来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