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者在天之灵,还长安百姓以朗朗乾坤,朝廷新设一公衙,名曰升平司,取《南郊恩诏》中‘仰寻先烈,思致升平’之意。”
郑少尹老成持重,代替太子殿下口述敕令,因为不是朝仪,众人也不必行重礼,双手交握,虚按在心口上就行。
升平司?
十年前,王勃来长安参加科考,不敢说看尽长安花,但也差不了多少,他依稀记得延兴门旁有个升平坊,地势略高,风景甚好。
正当他准备出声询问时,又听郑公补充道“官署在升平坊三曲,所需官吏可从各部暂时抽调,请王司丞在午时二刻之前,将名单呈入东宫。”
“喏!”
王勃按下心思,朗声回应。
“先生,此事就拜托您跟大理丞了,切勿懈怠。”
听闻太子提及自己,一直找不到机会说话的狄仁杰整了整衣冠,起身说道“唯!”
“从现在起,先生担任司丞一职,凭此腰牌,京兆府治下长安、万年两县的不良烂脊,一百零八坊内的坊丁武侯,以及巡城卫士,均可随意调遣,见牌如见孤。”
待太子殿下说完,早已准备多时的宦官走了过来,犀皮盘中放着一块铜腰牌,刻在上面的“升平”二字反射着微光。
历史轨迹改变了吗?
如果真是这样,子安兄应该挣脱英年早逝的命运了吧。
略作思考,薛牧摇了摇头,正统历史上可没有什么妖魔邪祟。总而言之,在这个似是而非的时代,任何事都不能妄下定论。
“薛主事,这是升平司补拟官员的备选名录,你跟王司丞商量一下吧。”
“最好赶紧定下来,孤已经整整两夜未曾合眼,若是撑不住了,恐怕要睡个一天一夜才能醒。”
李贤善笑,态度极为亲切,薛家二郎不寒而栗,赶紧拱手应诺。
反倒是接过腰牌、准备大展宏图的王勃,在听到这话之后,心中喜意更甚。他刚回长安,很难找齐所需要的官吏,现在有了备选名录,事情就简单多了,看谁顺眼,在名录上勾画几笔即可。
刘希夷,字延之,汝州人氏,永徽二年生人,上元二年进士及第,守选。
黄谦,字慎瑾,幽州人氏,贞观十五年生人,龙朔三年明经及第,现任户部书令史。
白滔,字启明,柳州人氏,贞观二十一年生人,总章三年进士及第,现任大理寺评事。
薛牧从宦者手中接过名录,得到示意之后,快速将其翻开,第一眼便看到了一个熟人——在富乐园殴打程齐之的儒生。
“子安兄,可要选了这刘希夷?”
那几人起冲突时,王勃正趴在桌案上睡觉,自然不知道具体情况。
不过,科场中流传着“三十老名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刘希夷能在二十四岁登上进士榜,想必不会令人失望。
于是,王勃回答道“进士及第,勉强算是一个有能耐的人。”
不知怎地,薛二郎感觉他在炫耀,本朝取士,一年一榜,一榜至多取三十名进士,绝对称得上优中选优。
按照规矩,高中进士之后,不能立刻做官,还要熬过守选。可子安兄不走寻常路,他十六岁应幽素科试及第,这东西与“书判拔萃科”“博学宏词科”一样,几年,甚至十几年才开一次,堪称进士科加强版,只要考中立刻授予官职。
“子安兄,先贤曾说,满招损谦受益,以后可千万别这么说话了,免得走在路上被人套上布袋,扔进水渠里。”
薛牧知道他是个狂生,一身傲气怎么也压不住,因此,说这些话既是在调侃,也是在劝诫。
“你我之间谈笑而已,不必当真。”
再次得到重用的王勃可谓志得意满,看什么都顺眼,旋即笑道“补拟官员的事情,全凭薛主事做主。”
“那本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