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八章:航运危机(1 / 3)

波特兰笑而不语。

布莱恩在旁说道“你只需要知道,这可以让你轻易的成为千万富翁。”

这两头老狐狸不简单啊。

要说什么阴谋诡计,范阳相信这两人是做不出来的。

但他可以肯定,这背后肯定还有大的项目。

想到厄罗斯趁火打劫?

时间也不对啊。

波特兰笑道“谈谈这400万的贸易合同吧,你准备得怎么样了?”

范阳充分发挥两面派,把前往外经厅的经过原原本本讲了一遍。

把自己总结出来的一些想法,也讲了一遍。

“外经厅方面的意向,大概就是这个样子了,也不是为难,就是想借助这次机会,拓宽一点渠道而已了,番茄酱这个问题,你们觉得怎样?”范阳问道。

布莱恩答道“你要知道,番茄酱是欧洲的传统商品,竞争激烈,市场上可以数出几千种不同的品牌,你认为这是一个好的商品吗?”

说白了就是太普通。

除非有巨大的价格优势,再一个就是品牌创新。

引用意大利的设备又能怎样?

还不是炒老菜。

出口东欧可以,出口西欧的话,忙活半天,挣不了钱。

打开销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只有统一企业自己的销售部门,一个一个的去谈,去联系。

“我知道,换我来也不愿意做,但总归要塞一点进去,哪怕是象征性的也好,对吧。”

波特兰抿了一口红酒,说道“外经厅有没有对你说过这次合同,是怎么发起的?”

“没有。”范阳答道“才第一次见面,都是些程式化的沟通,我也是大谈东拉西扯,证明我有一定的见解和能力罢了,多的我也不敢问啊。”

不敢问,却并不代表范阳不了解。

他只是揣着明白装糊涂罢了。

经贸部的合同,有一定的特殊性,并不是单纯的买卖。

严格来说是一种寻求合作的方式。

就好比两国建立贸易关系,每年一百个亿,一千个亿,尽量要保持一个贸易平衡,你需要什么,我需要什么,这些都需要谈判小组一项一项的罗列,选择。

传统的贸易是先有商品,再有合同,核算金额。

合作贸易,是先有合同,再来选择商品。

就好比两个公司谈判一样,要采取合作,既有利益,也有冲突,双方都要争取最大的利益。

一场谈判动不动僵持好几个月,这都是正常的。

例如开发非洲,要廉价进口矿石,要获取对方的资源,肯定是要付出一定代价的。

要为对方投入大量的基础建设,像曰后为了粮食安全投资的乌干达,为了铁矿铜矿,石油,煤炭,投资的埃塞俄比亚,出资为对方修建铁路,公路,变电站,机场,船坞。

国际上的合作通常都是采取这种合作与互换的模式。

除了米国。

他要牛逼一些,一般是谈不拢就怼。

两次石油危机,介入三次中东战争,海湾战争过后,中东除了伊朗,阿富汗,绝大部份都变成了米国能源的后花园。

而中国自80年代后,十年的改革开放,就依靠庞大的制造业,迅速的摆脱了能源换外汇的模式。

86年以前,中国还是传统的石油出口大国,矿产出口大国,粮食出口大国。

但从90年开始,中国就完成了落后到发展的初步转变。

之后的二十年,中国一跃成为仅次于米国,世界第二的能源与粮食净进口大国。

出口粮食和资源,不再是为了经济,而是有着战略目的。

更多的像是一种援助。

像目前的哈萨克斯坦,别人饭都吃不起了,才会帮忙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