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四章:带路党(1 / 4)

“照理说不应该啊?”贾总想了一会儿,自言自语的说道“这个水果罐头,流程上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吗?”

别人不提还好,贾总又是个多疑的人,就越想越觉得不对。

难道是自己忽略了什么?

至于自有品牌这个问题,贾总却没过多考虑。

因为他比谁都清楚。

深谙日本市场的贾总清楚的知道中国产品,在曰本市场的每一个环节。

要说中国的自有品牌,这些年也算是磕磕碰碰。

它一共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从1972年到1980年。

这一阶段,两国的外贸总量,全是由外经贸领头,国家部委层面的磋商,实行物资互换,这一阶段的品牌价值,是很稳固的,因为就没有杂牌子这一说法,所有的品牌都是国营的,也根本没有代工贴牌这一说法。

这一阶段,中国的品牌在曰本大行其道,给曰本的消费者了福利,却损害了曰本企业,和生产厂家的利益。

第二个阶段,从1980年,到1988年。

这一阶段改革开放,开展转口贸易和国际代工,曰本的厂家看到了新的模式,纷纷到中国来成立合资工厂,要不就是以基础农产品,和初级加工制成品的方式,进口回曰本,进行贴牌,包装,再生产。

这一阶段,曰本的贸易保护开始抬头,各大财团为了维持自己的高额利润,想尽一切办法抹黑中国的产品,参与立法机构,设置贸易壁垒。

可他这种抵制,本身就是矛盾的。

底层的商家唯利是图,千方百计寻找中国商品,大型财团寻求垄断,想尽办法抵制中国产品,这两者之间就是鲜明的对立。

他本国的阶级矛盾就没处理好。

而到了第三个阶段,就形成了这样一种状况。

两国的品牌共同存在市场上。

良莠不齐。

后来抵制不见成效,索性就两极分化。

好比农产品一样。

同样是苹果。

放在商超的生鲜柜台。

左边曰本产红富士,右边中国产红富士。

左边的1000曰元,右边的100曰元。

索性不解释了,无脑贵。

而消费者也很配合。

也说不清是什么原因,反正就是很怪异的,分成了两个极端。

有一部分人,寻求质量的,会支持国货,花更多的钱,而对中国产品不屑一顾。

而更多的人呢,还是会选择价格便宜,价廉物美的中国产品。

迫使现代的曰本制造业,必须在生产质量,和产品规格上面,要高出中国产品一截,才能在市场上存活下来。

可这些都是处在大型企业,大型财团的程度,才能提升到抵制的层面上来。

像曰本的外贸公司呢?

说来好笑,这些曰本的外贸公司,就是国货暗度陈仓的罪魁祸首,是大型财团和企业的心头肉刺。

因为这些外贸公司,就是唯利是图的典型,中国的产品在曰本,有着一条专门的发售渠道,就是这些大大小小的外贸公司,慢慢建立起来的。

他们对中国的产品,没有半点抵制的心理。

即使水果罐头,受到欧美各个国家,连同曰本,一起反倾销。

也丝毫不受影响。

反而帮助中国的产品,从各个渠道,哪怕走私,也要运到曰本。

抵制中国的品牌,对他们来说无异于自断财路。

而贾总和大岛原株式会社的合作,也一直很愉快。

有什么新的产品,新的创意,他也总是争取在第一时间,发到曰本人的手里。

抠着脑门,贾总是真的想不通了。

到底哪里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