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三章:超文本传输协议(1 / 3)

插播一段科普。

简单来讲,计算机,芯片,互联网,网页,网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关系?

先讲计算机。

计算机,是集成电路的大成之作,必须了解一些半导体,比较常见的是硅和锡,搞电路板的那种将电压的流通量,通过硅和锡的传导,各种电阻设置,减小到到12伏特,5伏特,直流电,弱电。

就行成了如今的“电子科技”。

1947年,美国贝尔实验室,在弱电的基础上发明了一种叫做“晶体管”的元件,这是弱电的控制核心,同时具有检波,整流,放大,开关,稳压等作用。

对弱电的应用就达到了登堂入室的地步。

但这样还不够。

1950年,一个美国工程师在开发打字机的时候觉得不满。

传统打字机是纯机械构造,打完一个字,要按下一个铁片开关,打完一行,就需要手动抽送一下。

速度极慢。

那么,可不可以用电路来解决呢?

自动跳行,自动前进,不高兴还可以后退?

只管噼里啪啦打字就可以了,让打字机自动运转?

是不是很舒服?

于是他开始研究,用硅板做基底材料,用锡做隧道电路,加上电容,电阻,变压器,滤波器,四个晶体管,一共20多个电子元件,实现了这一功能,开发出了世界上第一枚芯片,让它拥有了简单的逻辑编辑功能,这块芯片足足有脸盆那么大。

开发成功了。

也成功让英语键盘上,多出了一个空格键。

按一下,跳一个字符。

也多出了一个回车键。

按一下跳一行。

还多出了一个删除键,按一下退一步。

这款只有4个晶体管的芯片,专利被一家生产收声机的公司授权使用,改进到巴掌大小,于1953年推出了第一台晶体管收音机。

后来,集成电路的电视电话也相继被发明。

集成电路实现了信号与电流的同步传输,实现了工业可视化技术。

而集成电路玩到极致,加上可视化操作界面,显示器,加上键盘,就成了计算机。

1971年,英特尔的芯片技术已经非常牛逼了,发布了第一个微型芯片,改名叫微型处理器4004,将晶体管压缩到了10微米的地步,刻录在晶圆表面,25厘米宽的处理器上,刻录了2000多个晶体管。

这在当时来看,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但更加不可思议的事情还在后面。

1978年,英特尔16位8088微处理器,晶体管的数量达到29万个。

1993年,英特尔奔腾处理器问世,晶体管的数量,300万个。

到2002年,奔腾4处理器发布,晶体管5500万个。

2005年,第一个双核处理器,晶体管23亿个。

到第四代酷睿i7,这一数量达到了186亿。

现在知道芯片的生产有多难了吧?

要在指甲盖那么大的晶圆表面,刻录186亿个晶体管和微米电路。

……rk公司。

范阳和高路并排,站在那台14寸球面显示器前。

这是一台ib牌子的显示器,显示器的右上方,贴着一个四四方方的反光贴,上面的字母再熟悉不过。

entiu,正是目前英特尔公司发布,全球最好的处理器—奔腾。

范阳笑着摇头,他在连云港时也去看过电脑。

但那都是什么玩意儿?

美帝良心还在用ib5650台式机,搭载英特尔286处理器,卖1万多一台,还是dos系统,连鼠标都没。

简直垃圾中的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