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号,以德间康快为首的东瀛代表团再次来到北平,就《一盘没有下完的棋》剧本进行谈判。由于日方原编剧大野靖子因为个人原因退出了这部电影,这次过来参加谈判的日方编剧变成了神波史男。
中方参加谈判了除了许望秋、胡建等老面孔之外,还增加编剧刘衡。
许望秋心中有几个必挖的目标《霸王别姬》、《活着》的编剧芦苇,《秋菊打官司》、《集结号》的编剧刘衡,以及《金陵十三钗》、《芳华》的编剧严歌令。芦苇现在在西影厂,而且许望秋不知道芦苇是真名还是艺名;严歌令在蓉城军区当兵,要调他们两个到艺术中心比较麻烦。刘衡在《北平文学》当编辑,调他是最简单。
对《北平文学》来说,编辑多一个少一个根本不是问题,而刘衡对到艺术中心当编剧也十分感兴趣。毕竟当编辑是看别人的稿件,当编剧则是搞创作;而且许望秋还说了,当编剧是比较悠闲的,有大量的空闲时间,可以搞文学创作,写小说什么的。
几乎没花什么力气,刘衡就顺利调到了艺术中心。而他在调到艺术中心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参与《一盘没有下完的棋》剧本谈判,并由他担任剧本的撰写工作。
艺术中心其他编剧在听到这个消息后,都有点愤愤不平,觉得许望秋做事不公平,自己当编剧多年,被派出去搞市场调研,而刘衡根本就没有做过编剧,却委以重任,让他参与《一盘没有下完的棋》这样的大项目。
许望秋根本不在乎非议声,在未来刘衡会成长为中国最顶尖的电影编剧,这样的人肯定要重点培养。当然他也有私心在里面,希望把刘衡培养成自己的御用编剧。
很多着名导演都有御用编剧,比如黑泽明的御用编剧桥本忍;李安是能写剧本的,但他也有自己的御用编剧詹姆士-沙姆斯。导演需要忙的事太多,精力有限,而且专业的东西还是交给专业人士来做比较好。
由于中日双方已经就《一盘没有下完的棋》剧本进行过两次谈判,剧本的大方向,已经整个故事框架都已经敲定,这次谈判主要是修改剧本的细节。当然也有重大变化,许望秋提交的新剧本采用了非常独特的结构,整个故事分为1956年东瀛代表团访华,1946年况易山到东瀛寻子,以及1926年况易山结识松波,并送儿子前往东瀛三块,用平行蒙太奇和交叉蒙太奇来讲述这段历史。
经过双方共同努力,《一盘没有下完的棋》送审稿在8月12号完成。文化部对剧本比较满意,将剧本送到了夏演家,请他进行修订。在夏演修订之后,会报到囯务院,请国家审批。在国家审批后,中日双方才会签署合拍协议,电影才会正式开拍。
在《一盘没有下完的棋》剧本报送文化部后不久,艺术中心迎了一位香江客人,思沅影业的老板吴思沅。
香江电影公司递了上百个剧本到艺术中心,结果全军覆没,一个通过的都没有。这事传到香江后引起了轩然大波,自由总会更是趁机兴风作浪,说出口公司看不上香江电影,是故意戏耍香江电影界,甚至散播谣言说出口公司是想骗香江电影公司的剧本。
在很多香江电影人和电影公司眼中内地贫穷落后,内地人是一群没见过世面的土包子,这种优越感在很多年以后都依然存在。
90年代后期,香江电影崩盘后,香江电影人只能北上求生,但这些香江导演无一例外,都水土不服。根本原因就是香江电影人优越感作祟,觉得内地观众是傻帽,什么都不懂,随便捣鼓一部电影,内地观众都会买账。
陈可欣最开始也是优越感十足,在《投名状》和《集结号》打擂的时候,他想的竟然是,一部拍解放军的电影,老百姓怎么会认呢?能说出这话,就说明他根本了解内地百姓对解放军的感情,也根本不了解内地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