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辅,建文元年(1399),从父张玉参加靖难之役,升指挥同知。二年,父战死,嗣都指挥同知。参与夹河(今河北滏阳河)、藁城、彰德(今河南安阳)、灵璧(今属安徽)诸地之战,为朱棣夺得帝位屡立战功。四年,封信安伯。永乐三年(1405)晋新城侯。次年,以右副将军从征夷将军朱能进军安南(今越南北部)。途中朱能卒,张辅升征夷将军,领众自广西凭祥进兵,与左副将军沐晟合兵攻入多邦城,因画狮蒙马冲击,兼施神机火器破守军象阵,乘胜克东都(今河内)、西都(今清化)。五年,大败安南兵于木丸江、富良江等地,俘安南太上皇黎季,改安南为交阯。六年,振旅还师,进封英国公。七年,以征虏将军率军攻交阯,在吉利深山追获大越上皇简定,迫使大越皇帝陈季扩乞降。八年班师,练兵宣府(今河北宣化)、万全,督运北征。九年,与沐晟合兵再攻伪降复起的陈季扩,败守军于月常江。至十二年,俘陈季扩,班师。十三年,任交阯总兵,平息陈季扩余部之乱。十四年冬被召还。先后四至交阯,威名远震。
洪熙元年(1425),掌中军都督府事,进太师。宣德元年(1426),扈从宣宗朱瞻基往乐安(今山东惠民)平息汉王朱高煦叛乱。四年,奉诏专侍宣宗,谋划军国重事。
正统年间,力抗宦官王振擅权。十四年(1449),谏阻英宗朱祁镇亲征蒙古瓦剌军,被拒绝,遂从行,死于土木堡之战,终年75岁。
动乱多事安南
自明朝成立以来,安南陈氏政权已趋衰微,一直内乱不断,早在公元1371年,安南国王陈日坚就被伯父陈叔明逼死,因惧怕明朝反对,陈叔明未敢篡位,乃立其弟陈瑞为国王,后陈瑞在入侵占城时败死,弟陈炜继立,此时陈朝政权已逐渐落入黎季犛的控制之中,他杀掉陈炜,改立陈日昆为王,公元1399年,他又把陈日昆杀掉,次年,灭陈朝自立为皇帝,改国号为大虞,自己也改姓胡,名一元,与
其子汉苍共理朝政。胡一元自称是帝舜的后裔,遣使奉表到明朝,诡称陈氏宗族已绝,胡汉苍为陈明宗之外孙,因此暂时登基理政,当时明朝正值“靖难之役”,建文帝无暇它顾,对胡一元的请示置之不理。明成祖朱棣登基后,派官员到安南通告,公元1403年,胡汉苍遣使者到南京朝贺,同时请封。朱棣命礼部讨论此事,礼部认为事关重大,安南情况不明,不可听信一面之辞,请详加考察。于是4月15日,朱棣命行人杨渤等前往安南,调查胡汉苍奏章真伪与安南民意,杨渤等人受胡氏重贿,与安南国内之耆老名宿共同为胡汉苍请命。当时,朱棣对胡汉苍的惟命是从也十分满意,遂于11月命礼部郎中夏止善等人赍诏前往,册封胡汉苍为安南国王,诏书中并告诫胡汉苍“作善降祥,厥显有道,事大恤下,往馨乃诚。”
然而,朱棣的态度却很快为一个意外事件所改变。1404年8月,一个名叫裴伯耆的安南陈氏旧臣突然来到南京,这个裴伯耆是一位申包胥式的人物,他心怀陈朝,不满胡氏政权的倒行逆施,于是来明朝乞兵复国。这位裴伯耆所描述的安南,完全不同于杨渤等人的说法,裴伯耆自称胡一元篡位时,他的父母家人同时遇害,他当时正在东海领兵作战,得知变故,逃入深山避祸,后乔装为商人,辗转才来到明朝。裴伯耆在殿上向朱棣哭诉“臣不才,窃效申包胥之忠,敢以死请,伏望陛下哀矜。”裴伯耆的话虽然颇为煽情,但朱棣并未被打动,因当时明朝的军事重点是北方,朱棣正准备北伐,无意在南方构衅,何况安南究竟是陈氏还是胡氏掌权,只要是臣服于明朝,并无多大区别,因此朱棣仅命赐裴伯耆衣食,对出兵之事却只字不提。
令朱棣意想不到的是,刚过了十几天,老挝宣慰使刀线歹居然派人送来了前安南国王陈日亘之孙陈天平。陈天平当初在家国剧变时